西周有個“獲國”曾建都彭陽 史書都沒有記載
5月18日,,固原博物館聯(lián)合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將舉辦“發(fā)現(xiàn)獲國—寧夏彭陽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成果展”,,展期至8月30日。此次展覽是對2017年以來彭陽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發(fā)掘成果的首次全面呈現(xiàn),,也將正式拉開寧夏考古百年系列活動的序幕,。
2017年,,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彭陽紅河上游發(fā)現(xiàn)姚河塬西周城址,確認(rèn)城址面積92萬余平方米,,是西周早期分封的諸侯國都邑城址,。城址布局完整,時代延續(xù)至春秋早期,。先后發(fā)現(xiàn)了城墻,、護(hù)城壕高等級墓葬區(qū)、鑄銅作坊區(qū),、宮殿建筑基址,、水網(wǎng)、道路等重要遺跡,,出土了青銅器,、玉石器、象牙器,、原始瓷器,、甲骨文等珍貴文物。通過甲骨文解讀,其國別為“獲國”,,是一處史籍未記載的西周諸侯國,。2017年,姚河塬遺址考古被評為“中國十大考古新發(fā)現(xiàn)”,,評委專家給予“五個最西北”的評價:最西北的西周早期封國都邑城址、最西北的西周早期諸侯級墓葬,、最西北的甲骨文發(fā)現(xiàn)地,、最西北的原始瓷器出土地、最西北的鑄銅作坊遺址,。
現(xiàn)在,,我們來看看出土的“獲國”文物:
車軎,銅質(zhì),,圓管狀,。車軎安裝在車軸的末端,可防止車輪脫滑動,,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裝飾性,。
鑾鈴,銅質(zhì),。整體可分鈴球,、鈴體、銎座三部分,,鈴體上有輻射形鏤空,,是安置在車衡之上的響器,馬車前行時可以發(fā)出悅耳的聲音,。
青銅車軸飾,,銅質(zhì)。由輨,、踏板組成,,飾饕餮紋。軸飾安裝在車軸上,,一端挨著車轂,,配合車軎可以防止車輪滑動。此器與1981年固原孫家莊西周墓出土的車軸飾一致,。
象牙梳,。整器分為梳鈕、梳背,、梳齒三部分,。梳鈕飾雷紋;梳背雕刻饕餮紋,眼部原鑲嵌有綠松石,,正反兩面紋飾相同,。
玉蟬。青玉,,透光,,半圓雕而成。整體呈長條形,,口器突出上有穿孔,,復(fù)眼,雙翼,。先民對于蟬的熱愛和崇拜來自蟬的生活屬性,,一是蟬脫殼而生,一飛沖天,;二是蟬餐風(fēng)飲露,,品格高潔。
玉魚,。器身長條狀,,簡單地刻畫出嘴、魚眼,、魚尾等部位,,背部有穿孔。喪葬用玉,。
鳳鳥,。青玉,透光,。鳳鳥作站立回首狀,,管鉆圓眼,鉤喙,,頸部飾云紋,,兩側(cè)各有一彎鉤狀羽毛,鳥身飾垂鱗紋,,單足著地,,分尾向下,尾部飾云紋,,正背面紋樣相同,。
銅馬鑣。銅質(zhì),,弧形片狀,,器身有綁縛繩結(jié)之用的橫梁和方形鈕,,器表飾幾何紋。馬鑣是最重要的一種御馬器,,往往與馬銜配套使用,,置于馬臉頰兩側(cè),以皮條連結(jié)銜以及馬絡(luò)頭用以制馬,。
玉牛,。青玉,有黃色沁斑,,透光,,此器圓雕而成,呈站立狀,,可見嘴,、眼,、耳,、角、四肢,、蹄,、尾等部位,形象逼真,,極為寫實,。頭部有一穿孔,故此玉牛當(dāng)為配飾,。
玉鹿,。該鹿作站立回首狀,鹿角夸張,。鹿在人們心目中有很好的印象,,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鹿性情溫順,,不傷人,。另一方面是“鹿”字與“祿”字諧音,而比喻做官進(jìn)祿,。因此,,在中國文化藝術(shù)中,包括古玉器中,,常有鹿的形象出現(xiàn),,在甲骨文中亦常見“鹿”字。
相關(guān)新聞
-
一切好東西都永遠(yuǎn)存在
[2025-04-29] -
凈 土
[2025-04-29] -
燈花不是花
[2025-04-29] -
在文字里栽種春天 ——致西海固的農(nóng)民作家們
[2025-04-29] -
泥土的呼吸 (外一章)
[2025-04-29] -
楊風(fēng)軍散文集《生前身后》研討會在市圖書館舉行
[2025-04-26] -
非遺丨執(zhí)著從藝路 巧手織錦繡
[2025-04-23] -
近100幅藝術(shù)作品展現(xiàn)多彩固原畫卷
[2025-04-23] -
書香為伴 |《西海固情節(jié)》
[2025-04-18] -
講述 | 那一年 那個班 那一程
[2025-04-18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