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教二十五載 見證山海情深
1999年,廈門大學響應(yīng)閩寧協(xié)作號召,,每年向?qū)幭奈骱9痰貐^(qū)派出一批支教團,,25年來從未間斷,書寫了一個個動人的支教故事,。日前,,人民日報記者奔赴西海固,聽參與者,、親歷者講述山海情深,。
人民日報記者 張 文
首屆支教團成員張秀麗:“為了這份憧憬,我要拼盡全力”
時隔多年,,張秀麗依然忘不了孩子們那一張張朝氣蓬勃的臉龐,。
1999年8月,作為首屆廈門大學赴西海固地區(qū)支教團成員,,張秀麗奔赴寧夏西吉縣三合鄉(xiāng)三合中學支教,。支教團成員先從廈門飛到蘭州,,再坐半天的大巴車抵達西吉縣,然后坐班車到達鄉(xiāng)鎮(zhèn)……彼時的西海固,,雨水少,,風沙大。“這里肯定會擺脫貧困,!”張秀麗說,,干部群眾植樹造林的身影、孩子們努力求學的目光,,讓她印象深刻,。
那時,張秀麗承擔高三物理和數(shù)學的教學任務(wù),。每晚結(jié)束晚自習后,,教室里依然滿是自習的學生。張秀麗勸大家回宿舍休息,,學生們說:“老師,,讓我們再學一會兒吧!”
張秀麗回憶,,自己給學生們描述大學生活,,美麗的校園、多樣的課程,、浩瀚的書海……“講了很多遍,,孩子們都聽不膩,眼神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,。我想,,為了這份憧憬,,我要拼盡全力,。”托大學同學寄來教輔書,自己印資料,,定期從報刊上復印新資訊,,周末進行家訪……張秀麗想盡辦法提高教學質(zhì)量。
支教結(jié)束后,,張秀麗返回廈大讀研,,后來又留校擔任輔導員。多年來,,她一直和學生們以及后來的支教團成員保持著聯(lián)系,。她得知,曾經(jīng)教過的學生中有不少已成為助推當?shù)匕l(fā)展振興的生力軍,。
2020年,,西吉縣脫貧摘帽,。2021年,通過一次助學活動,,張秀麗回到了西海固,。曾經(jīng)黃土飛揚的荒山披上了生機盎然的植被,簡陋的土坯房變成了堅固的磚瓦房,。在三合中學的宿舍樓,,她擰開房間里的水龍頭,汩汩清水透著清涼……“這里的人們上進,、努力,,西海固一定會越來越好!”張秀麗說,。
第二十五屆支教團成員唐曉宇:“利用多媒體,,我們嘗試了很多教學創(chuàng)新”
離開前,第二十五屆支教團成員唐曉宇不舍地擦拭著宿舍的桌椅,,桌上還整齊地擺放著一摞摞教輔書籍,。“這些書,下一屆支教團也用得上,。”唐曉宇說,。
去年8月,唐曉宇來到海原縣關(guān)橋鄉(xiāng)關(guān)橋中學,,擔任初一年級兩個班的英語老師,。即將攻讀教育心理學碩士的他,在過去一年的支教中提前實踐了自己的專業(yè),。
唐曉宇設(shè)計了各類有趣的場景,,引導學生通過模擬對話來練習口語。他還鼓勵學生在家時用家長的手機讀單詞發(fā)給他聽,,以便指導糾正,。“他像個大哥哥,對我們特別好,。”一名學生這樣評價唐曉宇,。
學校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(shè)備,黑板向兩邊平推,,就會露出嵌在墻體里的視頻設(shè)備,。“利用多媒體,我們嘗試了很多教學創(chuàng)新,。”唐曉宇說,,廈大為孩子們錄制了多期視頻:有的利用廈大的“嘉庚”號科考船和“嘉庚一號”火箭,為孩子們講解天空和大海的知識,;有的在大學實驗室里用精巧的儀器為孩子們講解重力和浮力的概念……
孩子們幾乎都沒見過大海,,視頻里科考船乘風破浪的場景,,引起了同學們的好奇心。課后,,大家意猶未盡地圍著唐曉宇問這問那,。于是,今年4月,,唐曉宇聯(lián)系廈大,,為支教團所在的6所學校寄來了VR(虛擬現(xiàn)實)設(shè)備。
VR設(shè)備里的影像,,由廈大海洋與地球?qū)W院教職工在潛水作業(yè)時錄制,。孩子們頭戴設(shè)備,沉浸體驗,,興奮得不得了,。看著快樂的孩子們,,唐曉宇甜在心頭,。
海原縣本地教師李克俊:“無論哪門課缺老師,,他們都能立刻頂上”
“同學們,,別忘了回西海固看看!”送別支教團這天,,55歲的李克俊淚灑當場,。
這位教齡30多年的海原縣本地教師,與廈大支教團結(jié)緣多年:1999年,,他在海原縣高級中學擔任思政課年級組長時,,首屆支教團中便有兩位成員到該校支教。從那以后,,他曾在多所學校任教,,一直與各屆支教團成員共事。如今,,已成為海原二中校長的他,,每每送別支教團成員,,還是依依不舍,。“從首屆到現(xiàn)在,每屆支教團成員都很優(yōu)秀,。”李克俊說,。
“他們很懂得調(diào)動學生的積極性……”說到支教團的特點,李克俊打開了話匣子,,“最難得的是,,無論哪門課缺老師,,他們都能立刻頂上。別看他們只是大學生,,卻都能出色地參與到教學和管理工作中,。”
“比如,第二十五屆支教團的林藝玲,,來到海原二中后,,不僅承擔了5個班的地理課,還兼任學校的團委副書記,,幫助處理很多日常事務(wù),。”李克俊說,“去年,,學校承辦市里的教育情況現(xiàn)場會,,她擔任現(xiàn)場解說,對相關(guān)情況如數(shù)家珍,,對答如流,。”
“支教團成員都是從廈大的學生里優(yōu)中選優(yōu)的,來之前,,他們都接受了嚴格的培訓,,所以才能很好地參與教學。”李克俊說,,“真希望西海固的孩子們長大后,,也能像他們一樣優(yōu)秀!”
來自西海固的廈大畢業(yè)生馬小花:“支教團是我的榜樣,,西海固不會忘記他們”
備課,、家訪,即使是休息時間,,在銀川市一所中學當老師的馬小花也非常忙碌,。有時,她會和在廈大留校任教的林楊瓊通電話,,聊聊近期的教學體會,。
馬小花和林楊瓊相識于2008年。當時,,林楊瓊作為廈大第九屆支教團成員,,來到關(guān)橋中學,成為初一年級的英語老師,,馬小花正是她班上的學生,。
“那時候,西海固很多地方還沒通路,林老師家訪經(jīng)常要翻山越嶺,。”馬小花說,,“我常常給林老師帶路,有時搭不到車,,我倆要走10多里路,。”
“每到一個學生家里,林老師都會做詳細的記錄,,有的多達十幾頁,。”馬小花說,林楊瓊的認真負責,,深深地影響了她,。
“多虧支教團聯(lián)系捐贈,關(guān)橋中學才建成了水泥地操場,,孩子們再也不用在泥地上踢球了,。”在馬小花看來,支教的老師們能力非常強,,他們組建合唱團,、建起廣播站,還發(fā)起硬件設(shè)施的捐贈修建,,設(shè)立獎助學金……
“老師,,我也想去你們的學校讀書,可以嗎,?”分別時,,馬小花怯生生地問林楊瓊。“好好學習,,我在廈大等你,!”林楊瓊的這句話,一直激勵著馬小花,。
2013年,,馬小花如愿考入廈大中文系,畢業(yè)后,,她選擇成為一名教師,。站在講臺上,她會向?qū)W生們講起支教團的故事和美好的大學生活,。“支教團是我的榜樣,,西海固不會忘記他們。”她說,。
相關(guān)新聞
-
“五一”假期固原推出42項文旅促消費活動
[2025-04-30] -
五天高速免費,!寧夏交投全力做好“五一”保通保暢工作
[2025-04-29] -
市政協(xié)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
[2025-04-27] -
為咱老百姓點個贊丨“做不了紅花,,我可以繼續(xù)當綠葉”
[2025-04-25] -
兩級法院聯(lián)合市工商聯(lián)開展“法企共建”活動
[2025-04-23] -
小小紙條大大的愛
[2025-04-19] -
百貨陷身 “火海”,!固原一半掛車高速起火,,消防員奮戰(zhàn)5小時撲滅
[2025-04-19] -
少年馬鑫:聽障不是障礙,,是特別的成長方式
[2025-04-18] -
山東七旬老人跨越千里捐資萬元助力固原紅色教育
[2025-04-17] -
雙泉村小學生的民航研學之旅
[2025-04-17]